中宏網北京6月29日電 喜迎建黨99周年之際,聚焦“新時代 新經濟 新青年”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場)在線研討會6月29日下午召開。北京師范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教授、博導魏浩應邀出席論壇并主題發言。
研討會上,魏浩闡述了戰疫背景下跨境電商對于穩外貿的深刻意義,并從未來跨境電商在“補短板”“挖潛力”進程中所呈現的無限商機,以及青年創新創業者如何把握跨境電商戰略機遇提出六項策略建議。
以下是魏浩教授發言:
一、國家對跨境電商日益重視
2020年4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新亮點。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較大沖擊,必須更大發揮跨境電商獨特優勢,以新業態助力外貿克難前行。會議決定,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再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廣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有效做法,同時實行對綜合試驗區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按規定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等支持政策,研究將具備條件的綜合試驗區所在城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支持企業共建共享海外倉。
2020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穩外貿工作座談會。提出鼓勵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網上交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引導多元投入建設海外倉,加大對帶動中小企業出口的外貿服務平臺的支持,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
其實,近年來,為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早在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就轉發了九部委擬定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在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另外,在國家頒布的進出口發展的相關文件中,也多次涉及跨境電商。例如,2013年7月《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研究以跨境電子商務方式出口貨物(B2C、B2B等方式)所遇到的海關監管、退稅、檢驗、外匯收支、統計等問題,完善相關政策,抓緊在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2014年5月《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提出,出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措施,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批發展示中心、商品市場、專賣店、"海外倉"等各類國際營銷網絡。
2015年5月《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企業,大力支持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通過規范的"海外倉"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體系。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復制推廣成熟經驗做法。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管理模式,優化通關作業流程,建立全口徑海關統計制度。
2020年1月,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門共同發布《關于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通知》,《通知》共選取了50個城市(地區)和海南全島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為未來跨境電商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跨境電商的重要作用
跨境電商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模式,在疫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疫情初期、國際蔓延之前,我國企業停工停產,部分生活物資、防疫物資出現了短期的、一定程度的供應不足的局面,通過跨境電商進口有效緩解了這種局面,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消費需求,有利于社會穩定。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后,國外企業開始停工停產,與此同時,我國企業開始逐漸復工復產,但是,我國企業原有的出口訂單短期內被大量取消,即我國企業與老客戶之間的交易被暫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部分企業的出口開始從線下轉向線上,開始從事跨境電商出口,一方面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積極尋找新的企業客戶,另一方面直接做零售業務,有效的幫助外貿企業開辟了新業務、新市場。
疫情背景下,中國出口企業特別是代工企業的突圍之道就是構建自主的銷售渠道。在困境時期,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勝利,活下來就有希望。在外需短期難以恢復的情況下,對于出口企業來說,要想活下來就要積極行動起來,改變傳統的營銷戰略。我國很多外貿企業都是代工企業,負責產品的生產制造,不負責產品的銷售,負責銷售的是國外客戶。在國外客戶取消訂單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企業要想不倒閉、不停產,就要積極構建自主的銷售渠道,既要構建國內銷售渠道,出口轉內銷,又要構建國際銷售渠道,一方面在原有出口目的國構建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并構建國際銷售渠道,從而確保企業正常生產、正常運營。
從現實來看,出口企業構建自主的國內外銷售渠道,不能再一味的盯住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了,而應該順應時代潮流,抓住線上銷售平臺"電商"這個新模式、新業態、新機遇。與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相比,線上銷售"電商"平臺采取數字化、電子化的經營方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開拓線上銷售"電商"平臺的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效率高。
三、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潛力預測
1、我國跨境電商總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迅速擴張,出口在跨境電商交易結構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在2000-2018年期間,我國跨境電商總交易規模從500億元上升到了90000億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總貿易額的比重從1.27%上升至29.5%。2018年,在我國的跨境電商交易中,出口占比78.9%,進口占比21.1%。
有關數據表明,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帶來我國出口跨境電商訂單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數據顯示,進出口數據增長34.7%,而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整體水平下降6.4%。預計2020年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占進出口規模37.6%左右。
2、我國跨境電商進口需求巨大
從進口來看,我國國內消費需求規模巨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導致的消費升級日益明顯,這兩個方面表明,我國跨境電商進口不僅潛在規模巨大,而且,對高端產品的進口需求也十分旺盛。(1)在具體產品來看,汽車、食品、醫療器械、醫藥保健品、體育用品等產品都是國內需求巨大的產品。2020年第三屆進口博覽會企業商業展共設服務貿易、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食品及農產品六大展區。(2)我國跨境進口用戶基數日趨龐大,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經常進行跨境網購的用戶達8850萬人。(3)2015年由于進口稅收政策的規范以及部分進口商品關稅的降低,進口跨境電商爆發式的增長,隨著我國積極擴大進口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產品關稅將繼續下降,有利于跨境電商進口。(4)三四線城市的進口潛在需求巨大。進口跨境電商的用戶目前大部分在一、二線城市,在農村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的大背景下,跨境電商進口未來將逐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3、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潛力巨大
從出口來看,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十分穩定,企業出口的產品仍然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跨境電商的政策措施,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發展將日益進入快車道。從出口產品來看,2018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賣家品類分布上,3C電子產品18.5%、服裝服飾12.4%、家居園藝8.5%、戶外用品6.5%、健康美容5.2%、鞋帽箱包4.7%、母嬰玩具3.5%、汽車配件3.2%、燈光照明2.3%、安全監控1.7%、其他35.2%。疫情期間,跨境電商出口爆發式增長。天貓海外(海外B2C跨境貿易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21日,一個多月時間,超過15萬家中小商家加入天貓海外分銷平臺,商家入駐速度相當于過去一年的8倍。阿里巴巴國際站(海外B2B跨境貿易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平臺新入駐商家數量環比增長194%。
四、抓住跨境電商機遇,青年雙創注意問題
1、海外用戶的消費行為在發生改變
正如疫情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一樣,疫情也改變了海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為中國企業跨境電商出口特別零售出口提供了商機。在發生疫情之前,海外用戶一般都是在本地購買生活必需品,用跨境電商購買本地買不到的商品,但是,在疫情期間,在一些地區,由于本地一些商品斷貨,海外用戶開始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生活必需品。另外,企業辦公或者家庭消費由于預算下降或者收入下降,導致對購買產品的價格十分的敏感,也導致很多用戶開始購買低價格同類商品,低價格正是中國產品的最大優勢之一。
天貓海外提供的數據顯示,受全球疫情影響,今年2-4月國貨出海增速放緩,一度出現負增長,到了5月,國貨出海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5%,生活必需的快消品成為增速最快品類,其中,紙巾、糧油米面、洗發沐浴等生活用品銷售同比增長34%。辦公用品也增長較大。
2、跨境電商要特別重視平臺運營、產品動態調整
在電商平臺上,產品的線上排名與銷售業績是緊密相關的。產品的線上排名是動態變化的,賣家可能花2-6個月把一個產品營銷到前50名,但只要2-3天不發貨,或買家給了差評,可能很快掉到200名,再過幾天可能又掉到500名,排名會出現雪崩式下降。如果想要把排名重新做上去,就需要重新進行新一輪的投入,包括資金投入和時間投入,成本是很大的。所以,電商創業要特別重視平臺的運營。
賣家要特別重視選擇售賣產品,一方面,根據買家評論、反饋和銷量的變化,快速調整產品結構,另一方面,根據對經濟現實情況的變化以及消費預期的判斷,戰略性的儲備一些產品。有關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乒乓球網架、桌上足球臺、象棋等適合家庭室內的運動器材銷量同比增長好幾倍,口琴等樂器也大幅度增長。
3、收購海外產品品牌,借牌開拓國際市場
與傳統貿易不同,跨境電商出口特別是零售出口,自建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是大部分中國企業進行跨境電商的選擇。如果企業的實力雄厚,建議企業通過收購外國特別是主攻國際市場當地的品牌,一方面,通過借助外國品牌開拓當地以及其他國際市場比自建品牌可能要容易,另一方面,在一些國際電商平臺上,離岸公司、非當地實體企業是無法入駐當地的電商平臺的。
4、入駐國際主流電商平臺以及當地電商平臺巨頭
到目前為止,很多企業對電商的認識仍然是錯誤的。例如,很多生產企業還認為,自己企業只需要提供貨品,就是把產品拿給電商平臺來賣,實際上,如果要獨立經營的話,生產企業不僅僅要負責提供產品,而且,還要負責店鋪的運營。因此,對于出口企業來說,一定要積極的入駐國際電商平臺或者主要市場的當地電商平臺。例如,美國亞馬遜、美國Ebay(易貝)、中國速賣通等電商平臺都是出口的重要電商平臺,另外,Cdiscount目前是法國第一大跨境電商平臺,ePRICE是意大利重要的電商平臺,BingaBinga是面向英國以及歐洲中高端人群的購物平臺,Otto平臺(奧托)是來自德國領先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及服務的提供商,在全球綜合B2C排名中,僅次于排在第二位,同時也是全球最大在線服裝、服飾和生活用品零售渠道商。
5、布局海外倉應對國際物流風險
物流管理是企業成本管控、用戶體驗、庫存控制等運營過程的重要環節,是跨境電商的重中之重。物流效率影響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效率得不到保證,就會降低用戶體驗。物流價格上升導致銷售總價上升或者利潤下降,物流價格問題影響消費者選擇,對企業也是不利的。對于一些低價格產品,有的運費成本甚至已超過商品價格。因此,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通過布局海外倉,降低物流風險和成本。有能力的中資企業自建海外倉,除了部分自用外,還可以通過資源互換、租賃等方式將這些倉儲、物流資源共享給其他中國企業。
6、積極關注和應對外國政策的變化
隨著跨境電商規模的日益增長,很多國家都在準備調整跨境電商政策,包括一些重要市場,例如俄羅斯、歐盟、澳大利亞等,我國企業要積極關注這些國家政策的變化,積極應對,避免不利影響。
五、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的政策建議
跨境電商是國際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不僅可以服務我國的"穩外貿""穩出口""穩進口",而且還可以"穩經濟""穩就業"。因此,為了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國家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培育自主的跨境電商平臺;建設自主的國際物流體系;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與此同時,要建立制度規范跨境電商經營風險。例如,假冒產品、低質量產品的大量出口對中國形象是不利,同樣,有缺陷產品的進口對國內消費者也是不利的。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制度是相關政府部門面臨的嚴峻挑戰。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