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5月27日電(記者 呂麗明)平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近些年,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平臺經濟也增長很快,在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我們熟知的普遍性問題,比如用戶隱私保護、數據安全、技術濫用、壟斷擴張、擾亂社會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很多問題。因此,近年來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組合拳進行平臺經濟和數據的規范和治理,如消費者信息保護、反壟斷、反對資本無序擴張等相關舉措,其目的是使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進而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022年5月17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委員們認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大國地位穩固,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挖掘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會議并指出,要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研究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具體措施;增加政府直接投入,提高全民族數字化素質,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在此之前,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p>
可以看出,平臺經濟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較為重要,如何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做好平臺經濟及數字經濟治理,助力平臺經濟規范化發展,對于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我國經濟騰飛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這一話題,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姚建明教授。姚建明指出,要做好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治理,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 姚建明
全面理解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關系
在認識上,我們不能把發展平臺經濟和發展數字經濟對立起來,要深刻認識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本質和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發展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是數字技術(主要包括數據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三大類技術)支持和賦能的經濟活動,經濟活動是創造價值的活動。平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載體和底座。如果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平臺并不是數字經濟的專屬。平臺是資源之間關系搭建的載體,是任何活動(也包括經濟活動)開展的基礎。
實際上,在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也都是在平臺上運行的。比如我們傳統的購物中心、商場、交易會等,也都是平臺。只是在數字經濟環境下,有互聯網等技術支撐之后,平臺上鏈接的資源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復雜而已。因此,平臺是企業運行的基礎,企業不可能離開平臺來運行。經濟是創造價值的活動,”平臺經濟“是要通過平臺這一載體使其鏈接的資源更好地創造出價值。
因此,我們判斷平臺經濟優劣的根本,不在于平臺這個資源組織的結構和模式上,而在于是否能夠讓資源通過平臺給供--需雙方以及其他社會主體創造出經濟效益價值和社會效益價值。而當下有些平臺企業之所以遭到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其在考慮創造價值方面不夠全面,更多的考慮了自身的經濟效益價值,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價值。
平臺是企業運行的基礎,當然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逐漸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推進和拓展時,平臺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科技創新、引導資本脫虛向實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仍然會顯現出來。在“十四五”期間,隨著經濟的數字化逐漸向政府的數字化、社會的數字化以及數字生態建設等全方位推進時,作為基礎支撐的平臺也仍然要發揮出核心的支撐作用,否則,我們的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政府、智慧園區、智慧金融、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等在脫離開平臺后都是無法運行和實現的。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所說的“平臺”并不是專指某幾家已經做大的互聯網平臺公司。
數字經濟要想發展,必須要創新,數字經濟是用數字技術賦能進而創造價值的活動,如何才能更好地創造價值,一方面需要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需要場景和模式創新。實際上,技術、場景和模式的創新都需要平臺及平臺中各種資源的有效支撐。
近年來,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一方面是技術上的成就,另一方面是模式和場景創新上的成就。本質上,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中的重要方面,更多地支撐著數字經濟技術、模式和場景的創新。
平臺經濟的發展有利有弊,關鍵在于對其進行合理的“治理”。做好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治理,是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
發展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關鍵在“治理”
全面的來看待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治理的問題,應該從兩個維度入手,一個是治理的主體,另一個是治理的內涵。從內涵來講,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治理,也就相當于對相關企業的治理,治理的層面有多個,有戰略層面的、組織層面的、業務層面的、技術層面的等等,我們對數據、算法等的治理已經在技術層面了。但僅僅對數據、算法等進行治理遠遠不夠。因為,數據、算法等方面存在問題(如大數據殺熟)的根源在其他層面。
不論平臺企業的規模做到多大,它仍然是社會經濟的基本單元,其運行的規范性必須得到治理主體的制約和影響。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政府、企業自身、以及其他社會主體(說的全一些,我們常說的社會治理方面的黨、政、企、社、民、媒等等都應該包括在內),站在不同主體角度,其治理的訴求、目標、途徑和手段都不同。因此,要根據具體的治理對象、治理內涵、所在地域、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探索治理的途徑。
從政府主體角度講,對平臺經濟治理的難點在于平衡發展與安全、創新與規范、收益與風險等一系列有關對“經濟”治理的本質問題。這些本質問題并非只是適用于平臺經濟治理或者數字經濟治理,而是適用于所有經濟活動的治理。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發展數字經濟是發展平臺經濟的基礎,對數字經濟的治理是做好平臺經濟治理的前提。數字經濟是數字技術支撐和賦能的經濟活動,在數字技術的三大類技術(數據、網絡和計算)中,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和基本要素,數字經濟治理的關鍵在于對數據的治理,而數據治理的難點在于平衡“數據的使用”和“數據的監管”這兩個因素上。
近期,多個省份也相繼出臺了數據條例,其中針對平衡“數據的使用”和“數據的監管”等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探索的舉措,如“沙箱監管”等包容審慎的措施。
再進一步探究,如何對數據進行合理的確權(包括所有權、使用權、處理權等)、數據產權的保護以及數據的責任歸屬等問題又是實現“數據合理使用”和“數據良好監管”的前提,這也是未來更好地實現數據治理、實現數據(資產)交易的前提和基礎。當然,為了更好地實現數據的確權、保護、責任歸屬等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在數據條例中也在探索新的途徑,如將數據劃分為公共數據和非公共數據進行確權和治理等,具有一定的可落地和可操作性的借鑒意義。
從監管角度來看,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問題始終是一個關鍵問題。近些年,我們在給地方政府做數字經濟規劃項目時,都會面臨這一難點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從治理和管理機制上進行探索和發力,只有建立各部門協同機制,才能更好的調動各部門的資源協同發力,避免出現多頭監管的現象。
從平臺企業主體這一治理角度講,從政治站位到自己未來方向的樹立,再到模式的打造及技術的應用等多個方面都需要考慮。近些年平臺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之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核心還在于沒有理清經濟效益價值和社會效益價值之間的關系。不能單純地從經濟效益價值角度考慮平臺的運作,更多的還是要從社會效益價值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前面指出,數字經濟是用數字技術支撐和賦能創造價值的活動,創造價值時必須要考慮社會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兩個維度,這樣才能全面。
實際上我們也看到,最近以來,很多平臺企業也紛紛表態,表示要為商家多做實事,要提供更好的數字化經營陣地,要與商家共同成長等等,這本身就是“平臺企業”自我治理的體現。當然,“平臺企業”的自我治理需要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不斷的自我治理,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而不應該是一個短期現象。
我們都知道,為了更好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何做好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如何做好科技創新是“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做的重要事情??萍紕撔滦枰Y金及其他資源的有效投入,也需要有市場的牽引和帶動。未來數字經濟的創新和應用領域逐漸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延伸,平臺企業也應該從關注外延的平臺模式創新逐漸向關注內涵的技術創新進行轉移。技術創新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萬物互聯”是數字經濟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基礎,是真正實現數字技術賦能全方位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基礎。
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每個企業在自己所在的行業、領域都可以嘗試進行技術的創新和探索,一方面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拓展業務領域。頭部平臺企業可以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多發力,為更多的中小企業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搭建創新、應用和市場的平臺,構建資源共享的場景和底座,打造資源共創的生態體系,更好地通過數字經濟轉型為各方主體及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包括社會效益價值和經濟效益價值)。
推進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發展的落地舉措
在5月17日的政協專題協商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指出,要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研究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近些年,各級政府圍繞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有關落地舉措已經出臺了較多,如政策法規、頂層規劃、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數據條例等等。在5月17日政協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也從頂層設計、政策制度、機制體制、技術創新、基礎設施、資源培育、人才培養、資本支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落地舉措,這對于發展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未來,在推進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不同主體仍需要站在更高的視野,更加有遠見地相互協同,共同推進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緊密圍繞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發展中的痛點和問題進行挖掘和探討,緊密關注平臺中各資源主體的實際訴求,有針對性地探索解決方案和落地舉措。如果不從痛點和問題出發來探討舉措,數字經濟轉型就很難推進。
打造互聯網”治理“平臺
此外,作為數字技術的賦能場景之一,數字技術本身也應該運用于平臺經濟發展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治理過程中?!叭宿k不了的交給技術辦,人不好辦的交給技術辦”,通過探索和嘗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梢赃m時著手打造“治理互聯網”,對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發展進行保駕護航。我們在2020年出版的《數字經濟規劃指南》一書中,明確提出構建治理互聯網的思想。當然,治理互聯網是與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政務互聯網、民生互聯網等緊密關聯、相互融合的,否則很難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綜合治理的目的。
總之,做好平臺經濟及數字經濟治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充分調動各方主體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改進,以實現我國數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